第245章 繁荣


董卓身亡对当下朝廷而言,就是实实在在的石破天惊,这意味着朝廷的局势将会再度发生动荡,不仅仅是蔡邕和刘洪意识到了这一点,就连蔡琰也一样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
    见到蔡邕匆匆离府入宫,蔡琰心中充满了忧愁,她莫名有种不好的预感。

    回想起来,这些年自己好像走到哪里,哪里就要招致灾祸。

    出嫁之后很快丈夫便病逝身亡,后随父亲去往洛阳,便是一场人口大迁徙的惨剧,即便想在泰山安度时日,又亲眼见证了妹夫家族沉沦,自己和妹妹也是侥幸才能逃过一劫。

    没想到这次才来到长安不久,就陡然发生如此巨变,也不知往后会有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这一路走去,自己命运悲惨之余,蔡琰也不由在想自己是否灾星,她也只能祈求这新的动荡不至于波及到自己和亲人身上。

    然而,她的愿望注定只是奢望,因为董卓身死这场灾难,很快就波及到了蔡邕身上。

    蔡邕这一入京,便是迟迟不归,蔡琰与妹妹焦急等待,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。

    只因蔡邕在王允宴会之时有感念董卓之语,这引得王允大怒,从而将蔡邕下狱以待处死。

    董卓身死之后,王允与吕布便把持朝政,偏偏王允恨董卓欲死,蔡邕一下就触了他的霉头,这才招致灾祸。

    蔡琰为救父亲,便在京城奔走,倒也请动一些关系,而且许多士人多有同情蔡邕,朝中不乏为其求情的声音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他们如何努力,都不能使王允松口半点,到最后蔡邕还是因此而身死。

    刚刚抵达长安不久的蔡琰,迎来的却是这么一个噩耗,一时间直让她为之肝肠寸断,她才不过二十年岁而已,便已承受人间至苦,不可谓不凄凉。

    然而,如此世道之中,就连朝廷的局势都是变幻莫测反反复复,相比较之下小女子的哀愁并不重要。

    王允吕布把持朝政,以为能就此扶正超纲,然而不待他们稳住阵脚,另外一头的李傕郭汜张济就再度带来劫难。

    这些董卓旧部因被王允通缉不得安生,本想就此齐兵归隐。

    然而值此关头,却有贾诩为他们献上毒策,致使他们调转枪头反攻长安,并一举成功,不仅逼死了王允,后又打跑了吕布。

    于是,刚刚才挣脱董卓魔爪的长安朝廷,转眼就被李傕郭汜所挟持。

    此间事情之反复周折令人目不暇接,这无疑又给大汉一路奔向悬崖的马车抽了一鞭子,加速了大汉灭亡的进程。

    而大汉的少年天子刘协更是可怜,还没有安心当过几天皇帝,便再度被李傕郭汜所控制。

    忠心耿耿的傅燮以自己的搏命而换取的局面崩掉之后,现在再没有了第二次搏命的机会。

    好在外人皆以为董卓受吕布行刺忽视了他的存在,这也让李傕郭汜没有过多防备,他还能守卫在刘协身边,以寻觅新的时机。

    大汉这头开始了轮番洗牌,或许看起来十分惊天动地,但实则这里已经不是天下的中心。

    长安朝廷上演再怎么精彩的大戏,也没什么人会去关心了。

    如今世道,诸侯倾轧斗争才是主旋律,而盘踞北方的玄夏,从势力而言也是参与神州争霸赛的一方诸侯,甚至说是当下数一数二实力的也丝毫不为过。

    毕竟就连袁绍这样首屈一指的诸侯,听到玄夏这两个字心里也得犯怵。

    此前一战之后,玄夏大军班师回朝,张白骑立即抓紧常山本地的军事建设,依托玄夏大军留下来的大量装备,又把玄夏的军事训练和征兵制度在常山推行出去,慢慢的倒也步入正轨。

    体系制度优势的好处就在于,它不依靠某个将领出色的军事素养,不管将领带兵和训练的水平如何,体系制度都能产出平均素质相对合格的优秀兵员,这带来的下限提升十分巨大。

    或许只需要一年时间,常山的兵员就可以大体达到合格的水准。

    好在对于张白骑来说,这一年时间或许不是很难争取。

    自上次大战之后,无论袁绍还是许辰,都不约而同变得老实起来,双方都没有给对方找不痛快的想法。

    袁绍在玄夏手里吃瘪,意识到自身实力不足以对付现在的玄夏,此时正闷着头打造骑兵和装备,同时也在筹划夺取青州兖州并州。

    而许辰一样也在闷头发展,袁绍吃瘪之后就转向先易后难的战略,许辰同样如此。

    这就让常山面临的军事压力大为缓解,有足够的时间做军事建设。

    常山有许辰留下的五千常备兵力作为骨架,另外给了张白骑两万兵额,只要有战事,常山在极限状态下就能组织起加上民夫在内的三万兵力。

    这样三万兵力与此前的常山三万黄巾已经是截然不同,通过基层军户民兵定期训练,加上战前每日进行的集训,还有源自幽州输送的各种兵器装备,常山兵的战力可以实现极大的跃升。

    张白骑坐镇常山手握这三万兵力,一可威逼南部不顺从的黑山军,举着黄巾正统的名义一点一点收服他们。

    二可抗拒冀州袁绍带来的军事压力,只要袁绍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,一般性的小规模战役,张白骑完全可以自行应付。

    如此玄夏也就不必被常山给绑架,许辰更不想和袁绍较劲,以免让玄夏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旋涡,现在这样就很好,双方在都感觉到压力各自安分一些,玄夏有时间喘息,袁绍也有时间加强军备。

    此前的战争超出了原本的预期,但也带来了许多的好处,至少从青徐带回来的一大波人口,大大补充了幽州的劳动力。

    原本只有八十来万的幽州人口,经过这一波补充,瞬间就扩充到了一百三四十万。

    官府原本掌控的大量闲置田地,也得以分置下去,并且开始了新一轮的开荒,可以想象这一年玄夏朝廷的岁入将会迎来一波暴涨,新的人口和常山新的土地,将会为玄夏注入强大的力量。

    这些人口,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各类新兴的工业产业所吸纳,更加促使了工商的繁荣。

    经过此前玄夏军需还有各类民生工程的强行带动扶持,一大波大大小小的民间工场开始遍地开花,这些工场满足军需订单之后,本身的产能自发就往民间溢出,于是市场上各类商品也开始琳琅满目起来。

    这一点,正在街市上闲逛的管亥和张饶就深有体会。

    蓟县街市之上,两侧商贩商铺远远延伸看不到尽头,其中贩卖之物五花八门,有茶肆客栈、农具家用、桌椅床柜、书铺衣店、砖石木件、煤块铁器、陶瓷玻璃、玩物杂货等等挑花了眼。

    来往行人川流不息,各个店铺门口都不乏顾客进进出出。

    时不时,就能看到一队统一制式的衙吏带队在街巷穿行,这些衙吏归属于蓟县官府,平日不仅有缉捕盗匪罪犯的职责,更要监督市场查处奸商,县城中的秩序多半都是依靠他们维持。

    如此繁荣景象,却是其他地方难以得见,虽然张饶来到这里有些时日,每次身处街市感受到这股浓厚市井气息的时候,也都会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幽州这样的边地常年要遭受外族侵扰,能出现这番浓厚旺盛的市井气息实在令人难以想象。

    两人行路之时,张饶多是左右张望,这里各种花样的商品让他看花了眼,蓟县街市他来的不少,但每次来他都会驻足挑选,逐渐繁茂的商品市场,总能满足市民的各种消费需求。

    大量人口迁入幽州,便要起建房舍安家置业,便少不了用到砖石土木,还有玄夏独有的一种水泥之物,更是土木利器。

    房屋建成,则少不了家具大件和日用及农具。

    经营生产需求优质粮种,柴薪木炭更是日常消耗,衣装被褥必不可少,即便玄夏各类大小工场尽力运转,也还不足以满足市场巨大需求,这倒逼着工场继续增长。

    汉末的生产力确实低下,但玄夏以朝廷意志和政策导向强力扶持,完全可以推动玄夏生产力的狂奔。

    如今的玄夏,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式几乎已经被完全淘汰,以大规模集中生产的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,这实际上已经是超前进步的一种生产形式。

    上面的玄夏朝廷又以各种形式扶持工商发展,工事院带来的各种技术进步,也为生产力提供助力,这才有玄夏远超同时代的工商市场景象。

    玄夏之外的人,很难想象如今玄夏的这种场景,张饶管亥就像是从物资稀缺原始落后的贫瘠世界,突然之间进入到一个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,这甚至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割裂感。

    而这自然是让他们为之高兴的事情,至少他们都十分确定,奔赴玄夏的选择没有错。

    只是唯独管亥虽然对玄夏的富饶和强大服气了,但在这里待一阵子之后,却还是有些抱怨之词,一切只因为来到这里之后自己处境的巨大落差,让他有些难以接受。

    玄夏虽然富饶强大,但自己如果过得不舒坦,那也没有意义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yourenxs.net/chapter/3834766/11110877.html)


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:www.youren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ourenxs.net